在昨晚单位的一场青年员工业务知识竞赛有类似一样判断题:在企业的财务分析中,一般来讲,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看到这道题时,曾经从事法人信贷工作的同事几乎都在第一时间作出了反应:这道题的表述不完整,是不准确的。
且不论这道题的正确与否,先让我们认识一下存货周转率这个重要的财务指标。从字面上理解,存货周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高,存货的资金占用水平就越低,流动性就越强,存货转换为资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企业的变现能力也越强。
那么,是否就意味着存货周转率越高就越好呢?其实并不然。从我的从业经历对于存货周转率的理解分析来看,虽然提高存货周转率有助于降低存货占用,提高变现能力,但也并非越高越好。因为对于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来讲,她对于存货的占用和周转要求是不同的,并且对于企业的财务分析中,判断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管理的好坏,并不能孤立地只看一个存货周转率,而是要看各项指标的均衡科学合理程度,因为存货周转率过高,也有可能说明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问题,比如存货水平低、甚至经常缺货或者采购次数大,量小批次多,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等等。
举个知乎上讨论的小例子:我在淘宝上开一家店,为了降低风险,我只做预售,就是先下单我再去采购,然后拿来就发货发掉,我一个月卖了1000元。第二个月我看看卖的挺好的,但是因为我不备货,很多买家反映不愿意等或者可选择的东西太少,而且批发商也不给我更便宜的价格,于是我就下了点投资,投资了1000元在库存上,第二个月的收入是5000。这样来看,第一个月销售1000,存货0,存货周转天数0.第二个月销售5000,存货1000,存货周转天数是6天。很显然的,第二个月我的业绩更好,因为存货的投资给我带来了更高的销售,还有隐藏的更高的毛利。但是第一个月的周转天数是理论上限0,光看这个数字要远好于第二个月。
回到这个问题上来的话,我觉得应该这样来讲,在既定的销售目标和供应链体系下,企业对自己的存货周转率/天数会有一个基准值(认为达到这个基准值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存货周转天数不仅仅是用来看存货的周转效率,还是用来看存货的充足情况的指标。该指标偏离基准值之后都会引起管理者的注意,并非一定是好事。比如某个消费品牌,供应链能够实现的补货提前期是3个月(下单到到货的间隔),门店陈列量和满足日常销售是需要3个月的销售量,那么这个店每个月末的库存量应该就是按照5,4,3,5,4,3,5,4,3,这样往复,年平均周转天数就是4.2个月。它可以变的更好,前提是供应链的效率提高,或者是商品匹配跟更合理/设计更出色/品牌知名度更强使得更低的库存投资可以满足同样的销售。但是如果这些都没发生改变,而周转天数大幅下降的话,我的感觉就会是是不是供应链或者商品管理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都没给这家店补货?是不是补货后的销售会变得更好?如果这店一直大幅超4.2,我会想去了解销售是不是在下跌,是不是没有给这家店配新品。
所以财务指标更多的是一个指示,你判断它是好是坏应该和你所在的情况下的基准值去比较,并且调查其偏离原因后,才能知道财务指标所表现出来的经营情况是好还是坏。
评论0
暂时没有评论